企业花钱买荣誉咋成“鸡肋游戏”?
1月7日,由某网站举办的“2013中国汽车年度盛典”评选出24个奖项;1月7日—8日,某杂志社联合其他机构进行了“行业50强或细分行业单项奖”等多项评选;1月9日,2013(第七届)中国创业投资价值榜评选出多个奖项…… (人民日报2014年01月12日)每年的岁末年初,针对企业及企业不同产品的各类评选评奖令人目不暇接,通过各种评榜、排名、颁奖、授衔的形式,给企业或产品贴金的做法可谓举不胜举。一家在全国颇有名气的企业为此而大倒苦水。据悉这家企业光是2013年12月份,就接到了各类评比、颁奖、入刊入编的邀请函20多份。这些评比多数需要企业缴纳数千元到几万元的费用,企业每年不得不花费百万元应付评比。
企业花钱买荣誉的乱象由此可见一斑。食之无味, 弃之不舍;参评的企业明知道这些荣誉来路不正,但有总比没有好,不仅可以用来“装点门面”,更重要的是,鱼目混珠之下,不花钱参评的企业或企业产品,会给部分消费者造成落榜的错觉,最终影响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。这也是这种“鸡肋游戏”之所以年复一年玩得越来越起劲的原因所在。
企业花钱买荣誉的危害性是很明显的。其一,误导广大消费者;其二,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的游戏规则。但其根源却在于监管的缺失。品牌确实可以靠评选出来,但不是由少数人组成的什么机构,最有发言权的只能是市场。因此,笔者认为,除了创新型产品的评选评奖可由权威机构组织确认,其余的评选评奖皆可一律取缔。企业及企业产品的品牌排名,可由同类企业及行业同一产品的年度销售量、销售额、税收、公益事业及公众对产品质量的投诉比等自然生成。
对收取企业费用的评比机构,以涉嫌虚假宣传、非法经营和诈骗予以追究法律责任。而对于一些故意花钱购买这些虚假荣誉的企业,如果其直接面对终端客户,且因为使用这些虚假荣誉而产生了经济效益,则以涉嫌欺诈论处。文/郑智银
https://www.chachapeizi.com/?clzx/2016.html
页:
[1]